投稿
新格
新品测评
机圈热点
企业出海
自贸区观察
创投圈
滚动
专题
榜单
4K高清
图说
商务合作
首页
7X24
视频
大模型
文娱
酒旅
游戏
科技
汽车
时尚
消费
医药
基金
券商
金融
保险
银行
地产
航空
能源
教育
IPO
首页
7X24
视频
大模型
文娱
酒旅
游戏
科技
汽车
时尚
消费
医药
基金
券商
金融
保险
银行
地产
航空
能源
教育
IPO
首页
>
消费
泡泡玛特巅峰之下,高增长神话能否持续?
泡泡玛特巅峰之下,高增长神话能否持续?
2025-09-09 消费 来源:另镜 作者:邵阳
11494
摘要:眼下,这家潮玩巨头的业绩、股价与市值正同步站上历史峰值
【另镜网】或许你尚未拥有一只Labubu,却大概率早已听过它的名字。在网络社交平台,不少博主的开箱视频收获了网友的大量点赞和收藏,从拆盲盒时的期待,到见到它的惊喜,每一段画面都在悄悄放大这个IP的影响力。
而走进泡泡玛特的线下门店,相似的热闹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展示区里整齐陈列着各式精美的玩偶,一群人围着展台驻足挑选,指尖触碰盲盒的同时,眼神里满是盼着拆出心仪款式的期待。
今年上半年,当不少消费品牌还在为增长焦虑“挠头”、纠结破局方向时,泡泡玛特早已拿出了一份让同行侧目的亮眼成绩单,用实力打破了市场的增长困局。其上半年营收高达138.8亿元,同比激增204.4%;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毛利率攀升至70.3%。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泡泡玛特港股总市值为4158亿港元。
眼下,这家潮玩巨头的业绩、股价与市值正同步站上历史峰值。关于盲盒模式的争议从未消散:这份由盲盒模式主导的高增长,究竟能否摆脱短期红利依赖,走向长期可持续?开启激进的海外扩张之路,是否能规避更多未知的风险?
上半年营收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速,放在任何一家消费类上市公司身上都堪称“奇迹”。
2022年至2024年,泡泡玛特的年度经营收入分别为46.17亿元、63.01亿元和130.4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138.76亿元的营业收入,不仅轻松超越2024年全年的营收规模,更比2022年与2023年两年营收总和还多出近30亿元。这意味着它仅用半年时间,就跑完了曾经两年的营收路程。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上半年的销售及管理成本占营收比重由2024年的39.2%降至28.6%,显示出公司在规模扩张中显著的运营效率提升。这种“高增长+高毛利+费用优化”的组合拳,使得泡泡玛特经调整净利率达到33.9%,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在一众消费公司中一骑绝尘。
泡泡玛特业绩爆发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旗下IP矩阵的商业化深度突破。
半年报显示,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上半年以48.1亿元营收占据总营收34.7%。与此同时,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四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但营收增速明显低于Labubu。若Labubu后续新品设计不及预期、联名合作口碑下滑,将直接拉低整体营收。
在品类创新方面,上半年泡泡玛特毛绒产品上半年营收达61.4亿元,同比激增1276.2%,占总营收比重升至44.2%。但不容忽视的是,毛绒玩具赛道已有名创优品等平价品牌占据大众市场,泡泡玛特毛绒产品定价较高,若失去IP溢价支撑,易被性价比更高的竞品挤压市场;且新品类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模仿门槛低,后续可能面临山寨产品冲击,稀释品牌价值。
全球扩张:速度与风险的博弈
海外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泡泡玛特上半年最耀眼的篇章。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美洲市场营收22.6亿元,同比激增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亚太地区(除中国)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截至6月30日,海外市场整体贡献了40.3%的营收,较往年有显著提升,标志着公司成功摆脱对中国单一市场的依赖。
国内市场,2025年上半年线下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117.1%;线上渠道更显爆发力,抽盒机、抖音内容电商及天猫旗舰店分别实现181.9%、168.6%和230.7%的同比增长。截至2025年6月,泡泡玛特已在全球18个国家布局571家门店,上半年新增40家线下门店及105台机器人商店。
泡泡玛特管理层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会上披露,目前泡泡玛特在海外地区约140家门店,年底估计超过200家门店。平均下来,每周将大概新增2-3家店。
毫无疑问,激进的扩张计划正考验全球化管控能力。物流方面,海外供应链分散,部分地区仓储、配送效率低,可能导致产品缺货或到货延迟;合规方面,不同国家对盲盒销售、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不同,例如欧盟对盲盒“概率透明”要求严格,若合规不到位,易引发投诉甚至罚款。
稍有不慎,泡泡玛特便可能陷入扩张失序的泥潭,不仅会推高单店运营成本、拖累盈利效率,还可能因服务质量波动或合规风险,损害品牌在海外市场初期口碑。
积极摆脱单一IP依赖“综合征”
在泡泡玛特掀起的潮玩热潮背后,始终萦绕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有人将其视作Z世代“情绪价值消费”浪潮的典型印证,认为其精准捕捉了年轻群体对情感寄托与个性表达的需求;而质疑者则犀利警示,这或许是一场披着潮玩外衣的现代版“郁金香泡沫”,担忧热度褪去后的价值崩塌。
不容忽略的是,在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爆发中,Labubu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没有Labubu的泡泡玛特,又该如何延续当前的高增长势能?
为了打破这种依赖,泡泡玛特近年将IP运营重心转向“场景化细分”。例如SkullPanda瞄准都市白领的“情绪消费”需求,比如“坐立不安的你”“忧心忡忡的你”“有智慧的你”,每一只都精准戳中日常状态。
Dimoo则切入宠物消费赛道,推出“宠物陪伴盲盒”,内含迷你手办造型的宠物玩具,成功将IP影响力延伸至家庭消费场景。
新锐IP的孵化也跳出“复制爆款”的思路,转向垂直人群渗透。聚焦亲子市场的“小甜豆”,是一个穿着纸尿裤,总是呆萌害羞的两岁半的宝宝,成功与不少母婴品牌合作。
不过,新锐IP的孵化周期长、投入高,从设计研发到市场推广需持续砸钱,若后续未能持续推出爆款产品,前期投入可能打水漂,反而加重公司运营负担。对于泡泡玛特而言,要想打造下一个Labubu,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潮玩消费的核心是情感共鸣,而非单纯的产品堆砌,这也是泡泡玛特在Labubu光环下,需要为所有IP解答的生存命题。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服务协议
京ICP备2025130743号
Copy Right © 2025 www.demirro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