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新格
新品测评
机圈热点
企业出海
自贸区观察
创投圈
滚动
专题
榜单
4K高清
图说
商务合作
首页
7X24
视频
大模型
文娱
酒旅
游戏
科技
汽车
时尚
消费
医药
基金
券商
金融
保险
银行
地产
航空
能源
教育
IPO
首页
>
科技
家电巨头资本局:海尔狂买、美的多元、格力承压,小米跨界掀桌子
2025-06-26 科技 |来源:另镜 |作者:萌萌|
12387
摘要:正上演着传统巨头基本盘博弈与互联网新势力规则重构的残酷混战
当美的4091亿营收筑起多元化护城河,海尔一周豪掷150亿并购砸开新赛道大门,海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物联网生态。
格力1900亿营收困守空调围城,小米以1041亿家电收入+56.4%的智能大家电增速横刀立马——2025年的家电战场,正上演着传统巨头基本盘博弈与互联网新势力规则重构的残酷混战。
6月26日,海尔宣布完成战略入股上海新时达协议转让股份交割,上海新时达正式成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新成员。交易完成后,海尔将成为新时达的实际控制人。
海尔:靠大手笔并购打开新棋局
6月初,海尔智家旗下海尔欧洲家电悄悄完成一笔收购——将匈牙利头部空调热泵批发商KLIMAKFT收入麾下。
这家成立于1990年的企业,业务覆盖从建筑工程设计到设备维护的全链条,而海尔此次盯上的不是生产线,而是家电零售批发渠道,显然冲着暖通行业“三分产品七分安装”的特性而来。
这只是海尔新一轮并购潮的冰山一角。自2024年以来,海尔的“买买买”模式几乎停不下来:2025年2月,先以13亿元拿下工业机器人龙头新时达10%股份及19.24%表决权,并计划斥资超12亿元参与其定向增发,累计25亿元布局机器人领域;一周后更豪掷130亿元收购汽车之家41.91%股权。
6月26日,海尔宣布完成战略入股上海新时达协议转让股份交割,上海新时达正式成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新成员。交易完成后,海尔将成为新时达的实际控制人。
入股新时达,将为海尔卡奥斯平台带来显著的技术与市场优势,不仅能弥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短板,还能通过技术整合和行业拓展,提升海尔卡奥斯平台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综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海尔生物曾筹划发行A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虽最终未果,但2024年6月至今,海尔已连续并购三家上市公司,半年内累计披露交易金额超270亿元,扩张节奏堪称迅猛。
在密集并购推动下,海尔旗下上市公司数量已近8家,合计总市值约3500亿元,业务版图横跨家电、生物医疗、工业自动化、科技研发、智能家居、金融保险等多元领域。
三巨头的“三国杀”:基本盘大揭秘
海尔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那它的老对手们——美的和格力,又是什么情况呢?
回顾过去几年,从营收维度切入中国白电行业竞争格局,“一超多强”特征鲜明。
2024年,美的集团以4071.5亿元营收率先突破4000亿大关,同比增幅达9.44%,稳居行业营收榜首;
海尔智家实现营收2859.81亿元,同比增长4.29%,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格力电器则实现营收1891.64亿元,同比下滑7.26%,成为三家中唯一出现营收负增长的企业。
营收表现的分化,本质源于业务布局的差异。
美的集团通过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多元业务的协同发展,构筑起强大的增长韧性。在ToB领域,库卡机器人、楼宇科技、机电产品等业务板块贡献突出,为营收增长提供关键支撑,推动企业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科技+制造”综合型企业转型。
海尔智家依托高端品牌卡萨帝的市场影响力,以及持续推进的海外市场战略,实现营收稳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收入占比已突破40%,尤其在欧美市场,通过本土化运营体系的深度构建,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而格力电器受空调内销市场份额持续流失影响,叠加多元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整体营收面临较大压力。尽管在小家电、光伏、新能源等领域积极探索,但尚未形成稳定的业绩增长极。
盈利能力层面,三家企业各有优势。美的集团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增速居首,但净利率为9.52%;
格力电器尽管营收规模略逊,却实现归母净利润321.85亿元,高于海尔智家,同比增长10.91%,且17.11%的净利率远超同行;
海尔智家实现净利润187.41亿元,同比增长12.92%,增速居中,但6.85%的净利率在三者中最低。
深入分析业务结构,差异更为显著。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占比达66.2%,新能源及工业技术等新兴业务增速强劲,驱动营收与利润双增长;
海尔智家传统白电业务占比超80%,凭借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的超预期增长,推动整体业绩上行;
格力电器在成本管控与产品附加值提升方面成效显著,盈利能力稳固,但78.54%的收入仍主要依赖空调业务。新业务尚处于培育期,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正处于从空调领域单一龙头向多元化企业转型的关键阶段。
到了2025年一季度,美的依旧火力全开,营收达到1278.39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母净利润实现124.22亿元,同比增长38.02%。同期,海尔智家营收为791.18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为54.87亿元,同比增长15.09%;格力营收为415.07亿元,同比增长14.14%,归母净利润为59.04亿元,同比增长26.29%。
从营收规模来看,美的一骑绝尘,2025年一季度营收几乎是海尔与格力之和。在净利润方面,美的同样领先,而且增速最快。业务布局上,美的多元化业务全面开花;海尔高端化与全球化成效显著;格力则过度依赖空调业务,在多元化转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18价格战:小米搅局,巨头承压
在白色家电领域,空调是营收贡献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就在家电三巨头暗自较劲的时候,半路杀出来的小米,让传统家电巨头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小米家电线下渠道成本比友商低15-20个点。”据博主@小马甲不小晒出的图片,在小米集团2025年投资者日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表演讲。
根据该博主晒出的信息,卢伟冰透露,小米家电线下渠道成本比友商低15-20个点。这一番话引得家电企业侧目。
早前,卢伟冰喊出“小米空调以2030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作为目标”就激起千层浪,引得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接连回应,火药味十足。
方洪波直言:“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不害怕小米”,并放出狠话:“今年空调业必有一场恶战!”
2025年,空调行业价格竞争呈现加剧趋势。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叠加超长周期的618促销活动,进一步激化了市场价格博弈。这一现象的背后,实则是行业竞争格局重塑的外在表现。
2024年度财报显示,空调业务在美的、格力等头部家电企业营收中的占比都在40%之上。其中,美的暖通空调业务的营收为1611.1亿元,占其当年总营收的43.3%;海信家电的暖通业务占总营收的43.43%;格力电器空调业务的总营收占比更是高达78.54%。
反观小米,2024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突破1041亿元,同比增长30%;空调出货量680万台,增速达50%,其IoT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0.3%。在这场价格竞争中,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对空调业务依赖度较高的格力电器,面临的市场压力更为显著。
中国家电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海尔在资本市场上的频繁动作,美的的多元化发展,格力的艰难转型,再加上小米等新势力的搅局,让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对于消费者来说,竞争越激烈,就越能享受到实惠和更好的产品服务。但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如何在这场混战中找准定位,突出重围,才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是继续坚守传统优势,还是大胆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是在价格战中血拼到底,还是另辟蹊径,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家电企业的面前。
新消费loupe | 作者:刘萌萌 责编:陈秋 | 审核:张小蕾 | 监审:小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服务协议
京ICP备2025130743号
Copy Right © 2025 www.demirro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