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新格
新品测评
机圈热点
企业出海
自贸区观察
创投圈
滚动
专题
榜单
4K高清
图说
商务合作
首页
7X24
视频
大模型
文娱
酒旅
游戏
科技
汽车
时尚
消费
医药
基金
券商
金融
保险
银行
地产
航空
能源
教育
IPO
首页
>
消费
大疆的地面「突袭」:入局扫地机器人,为何执着于跨界?
2025-08-10 消费
11113
摘要:4699元的起售价,瞄准的是中高端消费市场
8月6日,大疆正式发布旗下首款扫地机器人DJI ROMO系列(以下简称ROMO)。这一跨界动作如同一颗石子,瞬间搅动智能家居行业的平静水面。
作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绝对霸主,大疆此番入局,被视为“降维打击”的典型案例。此次跨界首秀,大疆将无人机领域的双目视觉、固态激光雷达、SLAM空间建模等核心技术平移至地面清洁场景,可谓是重新定义了行业技术参数。
不过,这款扫地机器人并不便宜,最贵的一款售价6799元。4699元的起售价,瞄准的是中高端消费市场。
从行业视角看,大疆ROMO的登场,恰逢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当前,扫地机器人的市场可谓是越来越卷,头部品牌集中,科沃斯、石头科技等玩家已构建起成熟的“硬件+生态”壁垒。
这家无人机巨头,入局扫地机器人对于外界也并未意外,过去一年,大疆相继进军eBike、运动全景相机等新领域。而此次再度跨界背后,更是大疆构建智能生态的战略雄心。
「硬实力」能否改写市场格局?
从空中到地面的技术迁徙,对于大疆而言并非难事。ROMO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大疆在空间智能领域的技术积淀,这种“降维打击”在硬件配置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对于扫地机器人而言,导航精度、避障效能与清洁实力构成三大核心指标。ROMO的核心硬件是一对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配合三颗广视角固态激光雷达协同工作,这套组合提供了非常广的感知范围,能精准识别直径2毫米以上电线及15毫米以上障碍物。
此外,ROMO拥有25000Pa吸力,配合专项优化的风道设计,能将缝隙深处的积尘连根拔起;独特的0缠绕双滚刷组合,无论是难缠的超长毛发还是大块垃圾,都能轻松搞定不卡顿。机身上164毫升的大容量水箱,支持持久湿拖攻克顽固污渍,开启扫拖一体模式时,清水箱满水状态下可清洁约200平方米的空间。
显然,大疆要走的是“技术实力派”之路。不过,技术参数的领先与市场成功之间,并不能直接画等号。在扫地机器人这个早已是红海的市场中,大疆能否完全靠技术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呢?仍需直面多重现实考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家居产品的竞争,早已超越单一硬件层面,而是转向了“硬件+软件+服务”的综合较量。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头部品牌不仅拥有完善的产品线矩阵,更构建了覆盖APP远程控制、场景化清洁模式、售后维修网络的成熟生态。相比之下,大疆在消费级智能家居领域尚属新兵。
其次,大疆的价格策略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挑战。4699元的起售价将ROMO归入中高端市场,但这一区间的消费者往往对品牌忠诚度较高。
一些头部品牌早已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积累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大疆若想在这一市场分一杯羹,除了技术参数,还需在品牌认知迁移上做足文章。
如何让消费者相信,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淀,同样能在地面清洁场景中提供同等水准的服务能力?
从云端到地面
大疆跨界背后的战略意义
从“上天”到“下地”,为何大疆执着于跨界呢?在战略布局方面,大疆的跨界动作,或许彰显出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与构建智能生态的战略雄心。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已逐渐触及天花板,而地缘政治带来的外部压力,更让这一赛道的增长空间持续收窄。作为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大疆七八成的无人机产品曾销往海外,但近年来频繁遭遇的贸易壁垒使其扩张之路荆棘丛生。比如2020年美国商务部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将其纳入“实体清单”,这使得大疆海外增长能力出现明显衰减。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技术协同性。大疆在空间智能、传感器融合、SLAM算法等领域的积累,本质上是对“环境感知-决策-执行”这套智能系统的深耕。从空中无人机到地面扫地机器人,核心技术模块高度相似。比如,ROMO主打的双目视觉与激光雷达的组合,既能用于无人机避障,也能为扫地机器人提供环境建模能力。
此外,在路径规划方面,无人机在三维空间中,需要躲避飞鸟、建筑等障碍物,早已锤炼出卓越的环境感知与动态路径计算能力。这种对空间关系的精准把控能力,迁移到二维地面场景时,便转化为扫地机器人应对家具布局、线缆缠绕等问题的底层优势。ROMO通过算法预判障碍物分布,实现 “少碰撞、多覆盖” 的高效清洁,正是这种技术协同性的直观体现。
品牌溢价的延伸也是重要考量,在不少年轻人心中,“大疆” 几乎是 “专业” 与 “创新” 的代名词。大疆若能将“空中智能” 认知迁移为 “全域智能”,或可构建覆盖空、地的消费级智能硬件生态,摆脱单一品类依赖。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无人机业务至今仍是大疆的营收支柱。此番大举进军扫地机器人领域,如何在巩固无人机基本盘的同时,为新业务注入足够的资源与精力,将是其首要面临的平衡难题。尤其是当前无人机赛道的竞争激烈,传统航空航天企业与科技巨头也纷纷入局,正持续冲击着大疆的技术护城河与市场主导地位。
在此背景下,这场从云端到地面的跨界探索,既是技术实力对行业格局的一次有力冲击,也是对大疆在新赛道平衡与突破能力的现实考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服务协议
京ICP备2025130743号
Copy Right © 2025 www.demirror.cn All Rights Reserved